第一章 指挥中心实现目标
指挥中心建成以“互联网+市场监管”综合平台。该平台集投诉举报、市场天眼监控,应急指挥调度为一体,能够实现数据大集中、信息统计汇总、统一调度指挥并多级联动。
改变以往市场监管工作依靠眼看、手摸、鼻闻的“经验式监管”,依靠“人盯人”、普遍撒网“运动式执法”,依靠人工记录、归档、查询等“手工式办案”的陈旧方式,实现了监管执法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
指挥中心具备投诉举报多渠道受理、快速转办分流、全程跟踪督办、统一指挥调度、远程音视频互动、实时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天眼工程则包括交易监控系统、监管执法系统、信息联合发布系统、惠民服务系统、枢纽管理系统五大系统,可通过采集市场主体信息及监管信息对市场实施全程监控和远程监控。
将依托“互联网+市场监管”指挥中心平台,重点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务”三项工作。拓宽互联网与行政管理工作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大力营造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以信息化网络为支撑,创新“互联网+市场监管”新模式,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开个好头。充分运用“互联网+市场监管”指挥中心平台,发挥好网络监管执法平台作用,监管信息公示窗口和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互联网+市场监管”平台,开辟政府与社会沟通互动的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实现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良性互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监管格局。
此项目建设指挥中心基础系统,后期将整合更多资源。
第二章 指挥中心建设要求
项目包含指挥中心所有系统集成、调试、检测等项目工作。
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进行。基本技术依据的概念,在此为参照和等同。(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装要求等):
GB/T4959-95《厅堂扩声特性的测量方法》;
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YJ25-1986《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GB4959-1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
SJ2112-8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T3241-1998《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
GBT9003-1988《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WH-19-2003《扩声系统的图符代号及制图规则》;
GB/T14277—2013《音频组合设备通用规范》;
GB/T14476—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126661/6/90《电缆的耐燃性考核标准》;
GB50217-2007《电缆设计规范》;
第三章 指挥中心建设内容
指挥中心建设选址位于办公大楼一层,长16米,宽13米,总面积约200余平米,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由21台55寸DID液晶显示单元3行7列组成,底部为厂家定制柜体,柜体为机柜方式,柜体中可安装标准机架设备,定制安装电视墙1套,保护液晶显示单元的同时,与原有装修完美结合。
现场情况及功能概述:12315服务中心长约15.7米,宽12.57米,总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
3.1大屏幕显示系统
1)液晶拼接屏
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DID拼接单元使用了目前最新的全彩显示技术。基本上,整个液晶显示技术的概念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的阻隔或让光线穿过。就技术面而言,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无钠玻璃素材,称Substrates,中间灌注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
较之其他大屏幕拼接方式,液晶的优势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高亮度
与TV和PC液晶屏相比,DID液晶屏拥有更高的亮度。电视或显示器液晶屏的亮度一般只有250~300cd/m2,而DID液晶屏的亮度可以达到700cd/m2以上。
2、高对比度
DID液晶屏具有1400:1,甚至达500000:1对比度,比传统PC或TV液晶屏要高出一倍以上,是一般背投的三倍。
3、超薄窄边设计
DID产品在拥有超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有厚度薄,重量轻等优势,可以方便地拼接、安装。拼接专用的液晶屏,其优秀的窄边设计,使其单片的边缘甚至接近1.8mm,这样小的边缘效果基本不会影响整个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6、亮度均匀,影像稳定不闪烁
由于LCD每一个点在接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而不像CRT需要不断刷新象素点。因此,亮度均匀、画质高而且绝对无闪烁。
7、120HZ倍频刷新频率
DID产品的120Hz倍频液晶显示技术,能有效解决图像快速运动过程中的拖尾和模糊,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使画面更清澈,人眼长时间观看也不易疲劳。
2)视频管理平台
整个大屏显示系统以视频综合平台作为拼接控制单元,视频综合平台支撑多种视频输入、输出业务板,同时提供高速网络接口,接入本地局域网,可以接入前端网络摄像机的网络视频数据、模拟视频信号、其他业务系统计算机显示信号或网络远程桌面,通过视频综合平台内部拼接控制功能,利用视频综合平台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图像的拼接和漫游操作。视频综合平台提供DVI、HDMI等多种高清数字输出接口,连接LCD/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多种视频信号的高清输出显示。视频综合平台真正实现了矩阵切换、业务应用、存储、解码的大集成,可以轻松实现模拟前端、IP前端、数字高清前端和混合前端等多种监控网络的接入,升级扩容简洁、系统改造方便、设备高度集成,系统达到电信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视频综合平台参考ATCA(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uting Architecture高级电信计算架构)标准设计,支撑模拟及数字视频输入、模拟及数字矩阵切换、视频图像拼控管理、高清数字视频输出等功能,是一款集图像处理、网络功能、日志管理、用户和权限管理、设备维护于一体的电信级视频综合处理交换平台。
视频综合平台拼控应实现如下功能:
1)单屏显示:组合大屏的每个单元单独显示一路视频画面,每个单元的视频信号可以任意切换;
2)整屏显示:整个大屏显示一路完整的视频图像,显示的图像可以是复合视频(PAL或NTSC)、VGA、S-Video、Ypbpr/YCbCr、DVI;
3)任意分割显示:以一个屏为单元可任意1、4、9、16路画面分割显示;
4)图像叠加:可以将任意一个或者多个信号叠加到其他信号之上显示;
5)任意分割显示:可以对任意重要目标细节画面进行切割放大显示;
6)任意组合显示:可以任意几个大屏组合显示一路画面;
7)图像半透明混合处理:可将任意一个信号叠加到其他信号(地图)之上,图像透明度可调,即可以看到实图像又不覆盖其他信号;
8)图像漫游:将任意一个信号在整个大屏上进行随意移动;
9)图像拉伸:可将一个信号在整个屏幕墙上随意缩放;
10)logo/OSD显示:在不占用视频输入的情况下,可通过网络在任意单元上以任意大小显示任意多幅静止图像,也可以是LOGO信息或地图。可在任意单元任意位置显示适量字库文本信息,文字透明度可调;
11)网络抓屏:可通过网络将远端电脑的操作界面投射到电视墙上(例如将客户端操作投像到大屏显示);
12)此次要求系统可接入有线电视信号。
3.2音频扩声系统
音频扩声系统以灵活性、可扩展性、开放式的总体结构为特点。指挥中心内的输入、输出音频信号比较多,要求音频处理设备具备多个输入、输出口,同时各输出口应具备编组、混音、均衡、压限等功能;同时应具备分频器、延时、反馈抑制、滤波器和矩阵调音台等功能;扩声系统功能主要以会议为主,具有较高的语言清晰度。系统以解决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作为出发点,整个系统应具有频域宽、频响特性平直、失真小、有足够的传声增益,声场分布均匀。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音源输入:数字会议系统音频信号、无线手持麦克风音频、应急通讯系统音频接入、指挥中心内多路电脑音频信号、视频会议终端音频信号、图像监控系统音频接入、DVD、会议录制回放音频、有线电视音频、预留应用系统音频接入。
2)音频输出:输出到视频会议终端、应急通讯系统、会议录音设备、输出图像监控系统存储、上传调度指挥平台、指挥中心扩声功放、会议控制区监听、预留应用系统。
3)指挥中心面积约200平米,层高约3.6米,以会议扩声为主;扩声系统应保证语言清晰、声场均匀、不容易引起啸叫。
基于以上三点的考虑,设计整个指挥中心混合式扩声系统。
设计使用调音台对各路音频输入进行匹配后输出给功放音箱,对其音量和音色进行调整。
音箱应采用会议专业扬声器,满足语言清晰、层次分明、中音力度大,高音清晰明亮而不毛。根据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标准,此会议室要求满足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一级,再结合房间的实际尺寸,为了保证声压均衡,提高会议室整体的美观性。
3.3智能中控系统
智能中控系统是指挥中心智能化建设的灵魂,是大厅智能化的集中体现。一套卓越的控制系统可一键式控制多套系统设备,快捷的构建用户常用的会议环境;使大厅内各系统功能迅速联动,加快会议操作流程、提高会议效率;中控系统应该具备“功能强大、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经济实惠、集成性高、兼容性和扩展升级性强”等特点。
3.4供配电系统
1.供配电系统
指挥中心供配电系统经配电柜(箱)向主机电源、外部设备、辅助设备、空调、照明等提供相线、电压、频率及额定容量符合要求的交流电。采用的线制为三相五线制,其三相额定电压为380伏,单相额定电压为220伏。供电频率为50HZ。建议由总配电间提供1路电源,引入市电配电箱,为不间断电源、空调、维修插座等提供进线电源。另设不间断电源配电箱,作为不间断电源输出配电,为大屏幕单元、视频综合平台、音响设备等提供不间断电源接入。
电源回路的设计要考虑各种设备的功率,电缆的选材必须满足负载的容量要求,并对电源点预留一定的备份点。配电回路中预留3—5个留待以后扩展用,具体断路器、插座数量及位置要根据最终指挥中心内设备数量考虑。UPS容量的分配要保证电子设备与UPS本身能安全稳定地运行。
本方案中,设计机柜采用16A三眼防水工业电源插座,配4mm2电缆线,电源插座等采用10A奇胜电源插座和原装底盒,有充分的用电负荷冗余性。每个机柜(含网络设备机柜、服务器机柜)各配有1条UPS电源回路和1条市电电源回路;机房在空余部位再增设一些冗余市电插座。
2.UPS供配电系统:
UPS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大屏幕显示单元、视频综合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马上将机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
因UPS系统只设计1套,应使用稳定性、可靠性更好的工频机系统。
配置1台10KVA的UPS,配置后备电池供负载满载运行30分钟,主要为指挥中心内的设备提供电源供电。
第四章指挥中心音视频系统设备清单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单位 | 备注 |
一、大屏幕显示系统 | ||||
1 | 55寸超窄边高清拼接屏 | 21 | 台 | 指挥中心(3*7)高清拼接屏 |
2 | 55寸电视 | 1 | 台 | 用于指挥中心 |
5 | 55寸一体化机柜 | 20.68 | ㎡ | 指挥中心 |
6 | 高清视频线 | 21 | 条 | |
7 | 视频综合平台 | 1 | 台 | 指挥中心一台 |
9 | 输出业务板 | 3 | 板 | 指挥中心3板 |
10 | 输入业务板 | 4 | 板 | 指挥中心4板 |
11 | 输入视频线 | 21 | 条 | |
12 | 液晶拼接墙制作 | 1 | 套 | |
13 | 监控摄像机 | 4 | 台 | 指挥中心4台 |
二、扩音扩声系统 | ||||
1 | 调音台 | 1 | 台 | 安装在指挥中心 |
2 | 功放 | 2 | 台 | 指挥中心大厅2台 |
3 | 主扩声音箱 | 2 | 只 | 指挥中心安装 |
4 | 同轴吸顶音箱 | 4 | 只 | 指挥中心大厅4只 |
5 | 反馈抑制器 | 1 | 台 | 指挥中心各1台 |
6 | 均衡器 | 1 | 台 | 指挥中心各1台 |
7 | 话筒支架 | 4 | 套 | |
8 | 话筒线 | 100 | 米 | |
9 | 接插件及附材 | 1 | 批 | |
三、会议发言系统 | ||||
1 | 数字音频处理器 | 3 | 台 | 指挥中心各1台 |
2 | 控制面板 | 3 | 台 | 指挥中心各1台 |
6 | 无线手持话筒 | 4 | 套 | |
7 | 无线会议话筒主机 | 1 | 台 | 指挥中心大厅 |
四、控制室 | ||||
1 | 硬盘录像机 | 1 | 台 | |
2 | 视频硬盘 | 4 | 块 | |
3 | 监视器 | 6 | 台 | |
4 | 控制键盘 | 1 | 套 | |
5 | 控制桌 | 3 | 套 | |
6 | 监听音箱 | 2 | 套 | |
7 | 监听耳机 | 2 | 只 | |
8 | 工作椅 | 6 | 套 | |
9 | 管理主机 | 2 | 套 | |
10 | 机柜 | 2 | 台 | 指挥中心2台 |
11 | UPS配电箱 | 2 | 套 | 控制室及指挥中心各1套 |
12 | UPS | 2 | 套 | 控制室及指挥中心各1套 |
13 | 等电位接地 | 2 | 套 | 控制室及指挥中心各1套 |
14 | 空调 | 1 | 台 | 安装指挥中心 |
15 | 指挥中心操作台 | 1 | 套 | |
16 | 交换机 | 5 | 台 | |
五、中控系统 | ||||
1 | 智能中控主机 | 1 | 套 | 用于指挥中心 |
2 | 触摸屏 | 1 | 套 | 用于指挥中心 |
3 | 电源控制箱 | 2 | 台 | 用于指挥中心 |
六、系统集成费 | ||||
1 | 辅助材料 | 1 | 项 | |
2 | 系统集成费 | 1 | 项 | |
3 | 其它费用 | 1 | 项 |